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养老等民生话题始终是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聚焦的重点。政府工作的报告也多次提及养老。
关于居家养老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燕认为中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国家,但随着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增加,家庭赡养功能逐渐弱化,此种养老模式逐渐式微。
中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面临一些问题:一是养老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二是养老服务供给资源不平衡,目前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主,缺少专业化的精神文化服务;三是养老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且专业人才短缺;四是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足。
因此,李燕代表建议:
一、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加快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立法。同时,建议政府从宏观角度制定各项支持社区养老的政策,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政策等,建立并完善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法规、社区养老服务管理规章及实施管理规定等。
二、完善社区养老文体设施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建议完善社区老年文化体育设施,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丰富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建立健全城镇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鼓励各类教育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老年教育,推进老年教育资源、课程、师资共享,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
三、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对现有专业人员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按培训技能考核的等级从事相应等级的服务,做到持证上岗,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建立专业化的老年人服务护理学校,培养专门人才。
四、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形成多元化和多渠道投入的发展机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除政府出资外,建议引入专业社会服务企业或组织参与运营,通过设施保障、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的投资发展体制。
五、运用新型互联网技术,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实现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针对老年人实际需求,不断开发优化适合老人居家养老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
关于智慧养老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赖明勇在调研时发现,智慧养老产品过于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很多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老年医疗应急系统未建立,智慧养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偏低。
“长期以来,以部门为中心的政务信息化发展模式,形成许多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即使是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也难以推进。以街道为单位,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社区、民政部门、企业、社会机构等都涉及养老服务功能。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间的信息资源,需要反复沟通协调。”赖明勇介绍道。
对此,他建议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新智慧养老模式,将养老社区配备的医疗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和娱乐活动设施等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相融合。一方面大幅提升社区养老的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提高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和居民幸福感。
赖明勇还建议,构建“云 网 端”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架构。提供包括社区养老供应链云数据中心、远程就医与监测服务、预警与辅助医疗、智能养护服务在内的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应用,打通各部门内部制度壁垒,建立大数据共享机制,促进资源整合优化。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代表建议:搭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养老信息服务统一平台;鼓励开发功能性游戏等适老娱乐保健项目;推广应用智能化物联网设备;借助大数据提供个性化“智慧养老”服务;发起“全民数字助老扶持计划”。
关于互联网养老
全国人大代表、电影导演贾樟柯在调研中了解到,多数独居老人,完全不适应网络缴费、线上挂号以及网约车等。一方面他们对资金、个人信息的安全有所顾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无人培训,他们很难适应互联网生活。
为此,贾樟柯今年两会提交了关于“扶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生活”的议案,他呼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进来,让老年人的网络生活不再“边缘化”。同时贾樟柯建议市政部门、银行等机构在过渡期保留窗口,给这些老人带来方便。
基层社区要组织老年人进行培训、兴趣培养等。一方面可以开办老年人网上课堂、网上兴趣群组、志愿者网上服务,帮他们融入数字化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常态化设立一些志愿者,他们可以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对遇到问题的老年人进行指导。